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2013 小氣電腦升級紀實 (下)
承上 2013 小氣電腦升級紀實 (上)
為了使影片品質更好,
檔案容量更小,
我決定以後視訊錄影都以 H.264 編碼來進行,
這也導致這次電腦的升級,
原本相當期待 Intel 所謂第四代 Core 處理器 Haswell,
不過就像我前一篇文章 Intel 英特爾將在6月2日正式發表 Haswell 處理器 所說的,
Haswell 效能進步實在太少了,
導致性價比不合理,
加上新的 Z87 主機板價格也是高不可攀,
例如像 ASUS 平價版本的 Z87-C 就要價 4690 元,
更不用遑論 ASUS ROG Maximus VI Extreme 已經來到新台幣 8990 元,
決定放棄最新的 Haswell 4770K 處理器。
不買 4770K,
那要買甚麼 CPU 呢?
升級就是要有感覺,
參考了 www.cpubenchmark.net 的資料,
原本 Intel Core™2 Quad Q8400 2.66GHz CPU Mark 為3,235 ,
我設定新的 CPU 效能至少要有三倍左右的提升,
所以就鎖定了下列三款,
Intel Core i7-3770K CPU Mark 為 9,601,
Intel Core i7-2600K CPU Mark 為 8,486,
Intel Xeon E3-1230 V2 CPU Mark 為 8,880,
可能購入價格大約分別是 8500 (二手)、7500 (二手)、6800 (全新) 元左右,
幾經考量,
我決定以 2600K 為升級方向,
理由是 2600K 和 E3-1230 V2 ,
其價格及效能落差有限,
但是根據網友的經驗,
2600K 超頻幅度大約是在 4.5GHz 左右,
預期效能可大幅超越 E3-1230 V2 ,
原本 i7-3770K 也在考慮之列,
不過因為二手的 i7-3770K 並不好找,
全新的則要 9900 元左右,
所以就以 2600K 為主要目標,
最後在X滄論壇的二手區找到了 7500 元的 i7-2600K 。
在逛拍賣網時,
發現了一組主機板、 CPU 散熱器的二手品,
價格剛好是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
於是牙一咬,
手就按下去了,
主機板是技嘉 GA-Z68MA-D2H-B3 Rev.1.0,
CPU 散熱器則是 BIG Shuriken 2 Rev.B SCBSK-2100,
兩者價格合計 2500 元
加上光華商場買的兩條十詮 8GB 記憶體 2550 元,
整個升級價是 12550 元。
原本是將 i7-2600K 加壓 0.08 伏特,
超頻至 4.5GHz ,
雖然可以通過各項燒機測試,
不過我發現 CPU 溫度會飆高到攝氏 98 度左右,
BIG Shuriken 2 還是無法壓制 4.5GHz 所產生的熱量,
上圖就是 i7-2600K 超頻至 4.5GHz 時的效能表現,
大約只小贏 i7-3770K 一些些,
想不到在相同架構下,
22nm Tri-Gate 製程效能會比 32nm Planar 製程高出這麼多,
這次 Haswell 處理器在變動架構下 (Tock),
效能的提升好像也沒有製程改變 (Tick) 來的多。
使用時立 HD75A 搭配 Potplayer 進行錄影時,
設定 H.264 編碼及流量 7.5MB/s 時,
CPU 使用率大約在 12-15% 跳動,
使用 MediaCoder 將 1080p 7.5MB/s 的影片 轉換為 720p 4MB/s
大約有 60f/s 的速度,
舊電腦 Core2 Quad Q8400 如果需要四小時重新編碼,
現在大約只要一小時就可以了,
我認為這樣的升級還算是值得。
雖然幾乎都是二手品,
也不是現在頂級效能的產品,
但是整個組裝起來的效能,
已經符合我的需求,
如果是買 Haswell 系列,
中央處理器、主機板、散熱器、記憶體都買全新的,
那大約至少要 18000 元,
在這不景氣的時機,
可以省下五千多元,
也算是不無小補。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