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好還可以更好 Bryton Rider 530 開箱測試



去年買完 2016 GIANT TCR Advanced SL 2
就很積極地購買相關的周邊配備,
當時選擇了價性比超級高的 Bryton Rider 310,
也寫了一篇 "買不起遠在天邊的 Garmin Edge 520 只好怒買 Bryton Rider 310 來開箱了",
或許這一篇文章寫得還不錯,
後來有一天在 Mobile 01 接到了一則短消息,
Bryton 的一位先生問我有沒有興趣幫他們公司測試新產品 Bryton Rider 530,
最近一直吃泡麵、沒有新玩具寫開箱文的我,
居然就糊里糊塗地答應 Bryton 了,
於是就有了這一篇開箱文了。

這一次的外箱承襲 Bryton 一貫的風格,
簡單而活潑的感覺,
仔細比較了一下 Bryton Rider 310 和 Bryton Rider 530 的包裝,
強調色由蘋果綠換成高鐵橘,
具有強烈的運動風格,
包裝雖然稱不上華麗精緻,
但也有一定的水準。



外格包裝標示 Bryton Rider 310 係以 ANT+ 傳輸技術讀取心率、速度、踏頻等資料,
其實這半年來,
Bryton Rider 310 給我相當不錯的體驗,
畢竟我的要求真得不算多,
無非是在騎乘時,
給我速度、距離、踏頻、騎乘時間及心律而已,
Bryton Rider 310 小巧、續航力強的特點,
就這麼剛剛好滿足了我的願望,
智慧暫停功能更是讓我激賞,
在市區路口停紅燈時,
可自動暫時停止紀錄,
讓我毫無後顧之憂地專注於享受騎車的快感。

至於上傳 Strava、Endomondo 方面,
我還是用非常傳統的方式,
將 Bryton Rider 310 連接到電腦,
然後利用網頁的上傳功能,
把騎乘資訊匯入到 Strava、Endomondo 等運動網站,
一點也沒有覺得有甚麼不方便。

Bryton Rider 530 官方宣稱重量為 79 公克,
不過我依舊用電子秤又秤了一次,
難道是我的電子秤不準嗎 ?
秤出來的結果還是和官方宣稱的重量不一樣,
我手中的 Bryton Rider 530 為 77 公克,
少了 2 公克,
但如果比對 Garmin Edge 520 官方宣稱的 60 公克,
卻是重了 17 公克,
雖然說 17 公克或許看起來為不足道,
但是在公路車上面可是錙銖必較啊。
一級碳弓座墊也不過比二級座墊輕了 70-100 公克左右,
價格有時卻足足多了 2-3 倍,
對於我來說,
Bryton Rider 530 的重量讓人有些意外。



這一次除了藍牙傳輸之外,
Bryton Rider 530 還支援 WiFi 和手機配對,
實在使用之後,
覺得還蠻方便的,
可以在中途休息時,
透過 WiFi 直接將騎乘資訊上傳至手機內的 Bryton App,
看看自己騎乘的表現。

雖然以往 Bryton Rider 310 也能藉由智能藍牙 (Bluetooth Smart) 和手機連接,
但是不曉得是智能藍牙技術的關係,
還是 Bryton 硬體或韌體的緣故,
Bryton Rider 310 透過智能藍牙傳輸騎乘資訊到手機是非常慢的,
慢到有時候我的 iPhone 5s 都已經自動關屏了,
檔案還是沒傳完,
WiFi 傳輸改善了這個死穴,
一段 70 公里的騎乘資訊大約 30 秒內就可以上傳到 Bryton App 了。
這 WiFi 傳輸功能,
還可以應用在韌體更新、紀錄上傳、路線下載及 GPS 更新等,
讓碼表和手機之間更緊密地融合,
也間接取代傳統 USB 線的傳輸方式。

Bryton Rider 530 電池時數達 33 小時,
這個部分讓我相當滿意,
就算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一日雙塔的需求,
Bryton Rider 530 也能不負所託,
順利達標,
相較於 Garmin Edge 520 的 15 小時電池使用時間,
Bryton Rider 530 在電池續航力可以說是全面勝出。



當然和 Bryton Rider 310 一樣,
包裝上也強調說 Bryton Rider 530 有 72 種功能,
就我近三週的測試而言,
我覺得和 Bryton Rider 310 除了 WiFi 連接功能之外,
差別最大的就是路徑導航功能。



不過這個路徑導航無法直接在 Bryton Rider 530 上進行規劃,
只能事先利用 Strava、Endomondo、BrytonSport 網頁,
或者 Bryton app 上的路徑規劃功能,
然後將 GPX 檔案匯入到 Bryton Rider 530 的 ExtraFiles 檔案夾內,
才能使用導航的功能,
然而在實際使用上,
自己規劃路徑其實是一件非常 "搞工" 的差事,
無論是 Strava、Endomondo 或 BrytonSport 的路徑規劃都有一點呆呆的,
其實最方便的是下載別人的上傳的路徑,
不過現在 Strava 免費版已經無法下載他人的路徑,
只剩下 Endomondo 或 BrytonSport 可以下載他人分享的路徑,
我覺得 Bryton 應該想方設法讓多一點使用者分享一些路線,
或者和 Strava 合作,
提供購買者進階版的路徑下載服務,
Bryton Rider 530 的路徑導航才會變得實用,
如果要使用者自己規劃,
其實是不大實際的,
畢竟在地圖上規劃路徑,
會有一些盲點,
例如地圖上有些路是自行車無法行走的。

依據官方說明,
僅在使用 Bryton app 規劃路線時,
才會有 "路口提示" 功能,......所謂的路口提示就是提醒使用者多少公尺後,在哪一條路左右轉。
如果路徑是從其他網站下載或自行規劃的,
導航畫面上也只有路徑和騎行方向而已,
這樣的導航只是告訴使用者有沒有偏離路線而已,
不像一般的汽車導航會告訴你向右轉、向左轉、距離轉彎路口還有多少公尺。

為測試路口提示功能,
我曾經試著利用 Bryton app 規劃路線,
但是在手機等小螢幕行動裝置上規劃路徑,
真得有些困難度,
印象中不到 3 分鐘,
我就直接放棄,
這實在太折磨人了。



打開箱子後,
內容物非常豐富,
除了 Bryton Rider 310 已經有的 USB 線,
一個基本底座,
兩個高度不同的橡膠墊,
以及八條固定用的橡皮筋外,
上次我抱怨太貴的延伸底座,
這一次 Bryton 也很大氣的附送給消費者了,
延伸底座也很貼心地包含了厚、薄兩個橡膠墊圈,
以及一支簡易型六角板手,
算是非常有誠意了。

這一次的新式延伸底座 (F mount) 變得粗壯許多,
作工也舊款好上一些,
不過還是有一點毛邊,
表面也因為塑膠射出後冷卻後收縮不均勻,
造成表面有一些不平整,
我想 Bryton 如果想要成為一流品牌,
這些小瑕疵應該要能免則免,
否則像我這種很龜毛的消費者,
是比較無法接受的。

新款延伸底座由於變得粗壯,
所以重量也增加了,
我測量的結果是 36 公克,
舊款的延伸底座則是 22 公克,
不過讓我感到詫異的是舊款延伸底座和 Bryton Rider 530 的密合度,
明顯優於新款,
舊款較為牢靠,
新款則是感覺較容易扳動,
可能會有鬆脫的可能性,
也因為可靠度的關係,
所以我在測試的過程中,
完全沒使用新款延伸底座。



螢幕下方特寫,
我不知道是有意或是無心,
這一次 "Bryton Rider 530" 和 "Garmin Edge 520" 型號就剛好大上那麼一點點,
頗有較勁的意味,
不過我還是認為這是兩個不同消費定位的產品,
我會這樣認為的原因,
在於畢竟 Garmin 已經是運動隨身電子裝置的第一品牌,
各位隨隨便便到 Youtube 搜尋 Garmin Edge 520,
至少也可以找到一拖拉庫的開箱測試文,
但是差不多同時期販售的 Bryton Rider 310,
則是少得可憐,
這或許是目前社會的氛圍,
只有高價、登得上檯面的產品,
大家才會願意開箱,
你有見過 Mobile 01 的典藏腕時計開箱過東森購物的 BossWay 腕錶嗎 ? ......請原諒我,我太愛看電視購物了
另一方面則是 Garmin 就是有這個能耐,
產品即使非常高價,
也會讓人心甘情願地掏出荷包,
原因無它,
設計人性、產品精美、售後服務貼心。

而 Bryton 則是主打高性價比,
外型設計也不差,
但是就是會在一些細節漏了餡,
網頁 (www.brytonsport.com) 及 App 樣樣不缺,
但是一些設計就是讓人丈二金剛,
摸不著頭緒,
雖然如此,
我還是認為市場還是需要 Bryton 這樣的產品,
因為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負擔高單價的產品,
如果缺了像 Bryton 還算可以競爭者,
Garmin 還不飛上天嗎 ?

對不起,
太久沒有寫開箱文,
廢話難免多了一點,
話說回來,
這一次 Bryton Rider 530 的外型設計絕對亮眼,
消光黑的外殼主色、高鐵橘的強調色,
具有強烈的運動風格,
外觀也非常具有辨識度,
相較於 Garmin Edge 520 中規中矩的中庸外型,
看得出 Bryton 的企圖心,
就當我們以為 Bryton 擊出逆轉全壘打時,
可是 Bryton 卻漏踩本壘了,
沒錯,
Bryton 就是會有個 "可是",
究竟為何 ?
請聽我娓娓道來。



看見沒 ?
所謂細節藏在 "微距鏡" 中,
Bryton 的設計師沒有考慮到工廠的製作能力,
外殼採用了 2 種材質,
消光黑色的塑膠材質以及橙色的橡膠材質,
兩者銜接處出現了明顯的高低落差及不平整,
嚴重消減了 Bryton Rider 530 的質感,
再加上 2 種材質的邊緣處理也不夠謹慎,
仔細端詳下可以看到一些毛邊,
讓原本外觀戰鬥力原本應該是破錶的 Bryton Rider 530,
突然就洩氣了,
這就像是你在挑選謎片時,
女主角面容姣好、身材前凸後翹,
巨乳、細腰、長腿、白皙皮膚樣樣俱全,
結果仔細一看,
居然是人妖片,
著實讓人哭笑不得。

與其這樣,
倒不如上殼全部以消光黑塑料製作,
橙色部分以烤漆,
甚至以皮革漆進行風格型塑即可,
如以一來就不會有外殼高低落差、不平整的情況發生。



正面特寫,
前面的 Bryton 字樣很霸氣,
很有大廠的風範,
尤其 Bryton 從 2013 年開始贊助 AG2R La Mondiale 這支國際自行車聯盟一級車隊後,
在產品前面標示廠牌名稱,
可以大大增加品牌在電視廣播曝光的機會,
這是非常聰明的作法與設計。

消光黑的塑料外殼所營造出的質感,
比之前 Bryton Rider 310 內斂細緻許多,
在使用的過程當中,
也不太容易留下指印,
一些日常正常使用的磨擦痕跡也比較不明顯,
尤其和我的 2016 GIANT TCR Advanced SL 2 消光黃搭配,
更是相得益彰。

建議未來或許 Bryton 可以參考 CASIO 手錶的設計元素,
將 Bryton 字樣做成陰刻,
再塗注白色的漆,
讓整體設計更加精緻、細膩,
除了不易磨損之外
也可以讓運動風格更加粗曠。



位於機體左方的上下鍵,
話說 Bryton Rider 530 有兩點是我不能接受的,
第一個就是前面說過的機殼塑料及橡膠射出品質不佳,
造成外殼顯得有些像是低價品,
第二個就是這個上下鍵,
非常難按 !!!
尤其剛開始進行設定時,
常常會操作到手指沒力,
必須雙手輪流操作才行,
當我在設定無線網路,
必須輸入密碼時,
更是叫苦連天,
我的無線網路密碼有大小寫、英文數字,
一整個程序下來,
按得讓我汗流夾背,
有苦說不出啊,
此外,
如果在騎乘單車時,
冬天大家都會戴上全指手套,
這時可能就會更加難以操作了,
Bryton Rider 310 的按鍵是非常好按的,
但是這樣的設計文化顯然並沒傳承下去,
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往下鍵長按時可以進入快速選單,
方便使用者快速設定提示音、背光、單車選擇,
雖然這上下鍵不是很好按,
不過幸好當使用者完成設定後,
使用上下鍵機率不大,
所謂有一弊必有一利,
也因為這上下鍵難按得要死,
所以真正在騎乘時,
並不會有所謂誤觸的情況發生,
實際使用時,
比較常使用是機體下方的 "OK 確認鍵" 及 "返回停止鍵",
而這兩顆按鍵就好按許多了,
按鍵難按的缺點相對也不會讓人那麼困擾。



電源鍵特寫,
由於和上下鍵是相同構造,
同樣地需要費點力才有辦法按擊,
經過實際測試,
從按下電源鍵開始,
到出現騎乘資訊總共花費了 8 秒,
速度非常快,
對於像我這種不是很耐煩的人來說,
不得不對 Bryton Rider 530 拍拍手 ,
當想要關閉 Bryton Rider 530 時,
長按直到螢幕出現關機圖示即可。

這個電源鍵同時也是背光開關,
當 Bryton Rider 530 處於開機狀態時,
短按即可開啟或關閉背光,
這點是優於 Bryton Rider 310 ,
總而言之,
Bryton Rider 530 因為實體按鍵增加了,
在操作的便利性及直覺性也變得愈加優異。



哈哈,
這張開機圖讓我拍了三次,
由於 Bryton Rider 530 開機實在很快,
等到像機準焦要拍攝時,
這畫面就不見了,
從這張畫面可以知道 Bryton Rider 530 的背光是採用冷光板 (EL Backlight),
所以螢幕的背光相當均勻,
亮度也相當足夠,
也因為這種單色液晶面板加上冷光板清晰省電的特性,
無論是白天、黑夜,
我都是開著背光使用的,
當陽光充足時,
單色液晶的高對比具有相當卓越的可視性,
閱讀騎乘資訊毫不費力,
當突然進入樹蔭或隧道時,
冷光背光又可以確保騎乘者輕鬆讀取相關資訊,
這種優勢不是目前流行的彩色液晶螢幕可以比擬的。

Bryton Rider 530 的螢幕尺寸為 2.6 吋,
相較於 Bryton Rider 310 的 1.8 吋,
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要顯示較多的資訊,
Bryton Rider 530 最多可以同時顯示 12 種騎乘資訊,
幾乎騎乘所需的資訊都可以在一個頁面完整展現,
當然,
時用者也可以選擇顯示較少的資訊,
2.6 吋的螢幕讓相關資訊變得大器無比,
像我騎車時不喜歡戴手錶,
所以我設定頁面為 6 格,
包含了速度、踏頻、騎乘時間、距離、心率及時間,
以前若是 Bryton Rider 310 這樣設定,
會導致字體太小,
騎車時需要分心閱讀才行,
現在拜大螢幕之便,
稍為瞄一下就可以看到了,
無形中也提升了騎車安全。



翻到背面來,
這一次 Bryton Rider 530 的 USB 埠防水蓋設計得比 Bryton Rider 310 好上許多,
橡膠材質的防水蓋不像 Bryton Rider 310 容易變形,
而且這一次 Bryton 用了螺絲緊緊地將防水蓋鎖在背蓋上,
當然也不會有防水蓋跳脫的狀況發生,
這是相當值得讚許的。

以前 Bryton Rider 310 的背蓋有標示 RESET 的方式,
但是 Bryton Rider 530 就沒有標示了,
那萬一當機時,
怎麼辦呢 ?
我在測試就遇到這個問題了,
好險天才如我,
簡單推估一下,
發現原來 Bryton Rider 530 強制重新開機的方式為同時按下 "OK 確認鍵" + "返回停止鍵" + "電源鍵",
但不是每個人都和我一樣聰明的,
難道要消費者等到機器沒電關機嗎 ?
印象中,
Bryton 的說明書沒有當機處置方式,
即使有,
也沒有單車愛好者會帶說明書騎車,
所以 Bryton Rider 310 背蓋標示 RESET 方式是一項相當好的設計理念,
但為何 Bryton Rider 530 卻又沒有了呢 ?
這又是 Bryton 設計文化沒有傳承的例證之一,
以前好的設計理念到下一代突然消失不見了,
這個問題值得 Bryton 深思啊 !

這次 Bryton Rider 530 的固定座沿襲了 Bryton Rider 310 ,
所以相關配件是可以互通使用的,
不過在安裝的過程中,
我發現新的延伸底座 (F mount) 無法安裝在我的 2016 GIANT TCR Advanced SL 2 握把上,
感覺是薄的橡膠墊片依舊太厚了,
反而是舊款的延伸底座可以順利安裝上去,
究竟為何會這樣,
我也不知道啦 !



當我將 Bryton Rider 530 的騎乘紀錄上傳 Strava 時,
我發現行車軌跡和地圖上的路徑是有落差,
再進一步研究時,
我發現不只是我,
其實每個人上傳的行車軌跡和 Strava 地圖上的路徑多多少少都一定的偏移量,
我猜想這原因是就算你的 GPS 定位很準,
Strava 的地圖校正不足或者根本不夠精細,
依舊會導致行車軌跡和路徑無法完全吻合。



再來談談 Bryton app 吧,
這是 Bryton app 的開機畫面,
話說 Bryton app 只支援 Bryton Rider 530 和330,
並不支援 Bryton Rider 310 或 100,
這也是目前 Bryton 比較令人詬病的地方,
感覺對於產品的後續支援,
總是不如 Garmin 來的完整。



接續會看到登錄的畫面,
由於我已經有 Strava 帳號,
所以我選擇了 "Log-in with Strava"



接著 Bryton app 會詢問你要用 Facebook、Google 或者是號帳密碼登錄 Strava。



輸入帳密之後,
就會看到這個全白的畫面,
一開始我不知道這個畫面是甚麼意思,
等好幾分鐘,
我發現一直程式沒有下一步動作,
我才意會到必須按 "Done"。
一般來說,
程式應該要告知你已經登錄 Strava 或者登錄失敗,
又或者直接進入下一個操作介面,
但是 Bryton app 就是送給你一個全白的畫面,
然後要你按 "Done",
我實在無法理解多按一個 "Done" 的意義,
感覺有些不符合一般人的使用習慣。



接著就會看到程式的主要畫面了,
除了顯示最近一個星期的騎乘總距離和時數外,
還有 "Activities"、"Calendar"、"Settings" 及 "Plan Trip"。
不過要是你仔細分析後,
你會發現其實 "Activities" 和 "Calendar" 是一樣的作用,
就是顯示所有騎乘活動,
只是 Activities 是條列式,
Calendar 是以日曆方式來顯示。



Activities 的操作介面,
就是條列式的顯示方式,
點擊騎乘活動後,
既會顯示詳細的騎乘紀錄。
按 "Edit" ,
則是可以刪除騎乘活動。



騎乘紀錄分為 4 個子選項,
有 "Summary"、"Detail"、"Laps" 和 "Analysis",
預設進入界面為 "Summary",
有騎乘軌跡和一些騎乘數據。



"Detail" 畫面,
可點擊分項,
看到更詳細的騎乘數據。



"Analysis" 畫面,
曲線圖可自由選擇,
像我只選擇速度和心率,
高度及迴轉數則是打叉取消的。



"Calendar" 的畫面。
好希望每天都可以騎車啊。



"Plan Trip" 的畫面,
這就是前面所說的 Bryton app 的路徑規劃,
只有在這邊規劃路徑,
然後傳送到 Bryton Rider 530 時,
Bryton Rider 530 的路徑導航才會有路口提示,
如果想要進行路徑規劃,
按一下右下角的黑圓標,
就可以選擇是要從現在 GPS 定位的位置作為起點,
還是在地圖選擇一個位置當作起點。







我選擇了木柵政大附近的景美溪河濱自行車車道當作起點,
然後選擇社子島的淡水河河濱自行車車道當作終點,
問題來了,
由於 Bryton app 是利用 Google 地圖進行路徑規劃,
而 Google 地圖預設是用最短距離進行規劃,
所以路徑規劃的結果就是會帶你走市區,
而不會如你所想像它會自動選擇河濱自行車道,
雖然有路徑 1 和路徑 2 可以選擇,
但都不是我所想騎的路徑,
而程式也沒有中途點的選項,
不能像 Strava 每隔一小段就設一個中途點,
讓使用者規劃自己想騎的路徑。



Bryton app 可以自動將騎乘紀錄同步到 Strava ,
在中場休息時間,
可以很快速地將資料透過手機的 Bryton app 上傳到 Strava,
然後和車友分享自己的騎乘紀錄,
既方便又實用。

整個 Bryton app 的使用經驗,
雖然還算實用,
但無論是界面的美觀性、簡潔性及上手容易度,
都還是有進步和加強的空間,
例如其實一開始不需要登錄應該也可以使用,
Strava 同步登錄帳密設定應該可以放在設定中,
但是 Bryton app 卻在一開始就必須輸入帳號密碼,
讓使用者的初次印象就有些卻步。



這是官網宣傳照的截圖,
但是前兩個畫面,
我按來按去,
就是沒看到這 2 個畫面。

我實際比較了 Bryton Rider 530 和 Bryton Rider 310 對於速度、踏頻和心率的反應,
發現 Bryton Rider 530 的反應比 Bryton Rider 310 快多了,
當你放慢速度時,
Bryton Rider 530 的速度顯示也很即時地變慢,
Bryton Rider 310 則是會晚那麼一點點,
踏頻和心跳也是相同情形,
換句話說,
Bryton Rider 530 的資料處理效率明顯優於 Bryton Rider 310。

此外,
Bryton Rider 530 如果沒有事先進入導航模式,
當你騎了一段時,
想要再進行導航時,
就必須先停止現在的騎乘紀錄,
才能使用導航功能。
這點對於使用者是非常不方便的,
希望 Bryton 能改善這個不算缺失的缺失。



綜合來說,
Bryton Rider 530 有一個相當清晰易讀的大螢幕,
WiFi 強化了和手機的連結,
高達 33 小時的使用時間讓長時間騎乘者無後顧之憂,
路徑導航功能也可以部分取代手機導航,
縮短手機的使用時間,
智慧暫停和智慧記錄更是一大優勢,
而 4780 元的價格也讓 Bryton Rider 530 具有無與倫比的高價性比,
若是 Bryton 持續增強手機 App 和 Bryton Sport 網頁的功能,
Bryton Rider 530 還是有對競爭對手發起攻擊的本錢。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官網宣傳照的截圖,前兩個畫面。
剛才在youtube看到有,大大可以試試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Gg7BEqbTU

Brian 提到...

請問想在台灣購買Bryton Rider 530 50pcs有好的通路可以推薦嗎?